掛在牆上的瓶兒!好奇特喔.
仔細瞧瞧,原來正面看是個瓶兒,背面則是平坦一片緊貼著牆面.它,有個專有名稱"轎瓶".
據邱媽提及,古時姑娘出閣遠嫁他鄉,轎內會配備轎瓶插些鮮花,以解漫漫長路悶坐轎中的無聊.
想來這麼個裝載著閒情雅緻的器物有可能是清平盛世的產物吧!
查了資料,關於轎瓶形容,如縱剖花瓶,半面瓶形,背面靠牆為平面,背面瓶頸有孔可懸掛在牆上或轎內,原稱壁瓶,本瓶,清朝時稱為轎瓶.
轎瓶出現於明朝萬曆年間,原為官家擺飾,後來流行於平民百姓居家裝飾,大多為較大型瓶,入清後一度不流行了,直到乾隆時期(是中國瓷器燒造的極盛時代),轎瓶又流行於當時. 經過創新,綴以彩繪花卉,盡顯華麗,講究裝飾工藝,且受到乾隆偏愛,每當出巡時,總會把轎瓶隨身相伴,供沿途採集野花之用. 乾隆也曾多次下旨製作成對轎瓶,要求以御制詩文為飾;更曾於诗中吟道:“宋汝称名品,新瓶制更佳。 随行共啸咏,沿路撷芳華。往處軽车稱,簪来野卉斜。红尘安得在,香籁度帷纱。”这首诗表達了轎瓶伴他出行的愉快心情.在他的書房三希堂就掛有十幾個轎瓶呢. 目前有介紹的轎瓶也大多是乾隆時代的文物.
最近楊老師,雅玲及碧霞老師都畫了很美的轎瓶,有青花也有鬥彩圖案,看她們要擺穩僅半邊的花瓶重心,再畫上圓周線真是一項挑戰; 還有,一般花瓶不用畫底部,但轎瓶底部可要記得畫,因懸掛起來是看得到底部的啦!
將轎瓶融於家居擺設,不管是客廳,書房或是任何創意角落, 都會是個令人多瞧兩眼的特色裝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