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是個忙碌的月份, 楊莉莉青花園區5/20開幕,歡迎大家來走走; 5/16-6/3 楊莉莉青花工作室聯展@新北市藝文中心's藝廊展出 ~~

 

2011-10-10

青花瓷的千古風華 (轉載文章)


ARCH雅砌 2007/09/24 
【採訪撰文/林佳賢;攝影/劉煜仕】
青花瓷,是白地藍花釉下彩瓷器的專稱,

就是在瓷器毛坯上先用鈷藍描繪圖紋裝飾,
再塗覆上一層無色透明釉,並經攝氏1300度高溫燒製而成。


青花瓷的中式風情

早期中國青花瓷的主要產地以景德鎮為主,最早出現於唐代,

元朝達到成熟階段,於清朝初期可謂鼎盛時期,以官窯﹙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燒製的作品令人驚豔,生產的樣式與產量皆多,造型、紋飾、釉色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特徵,為青出於藍的盛世光景。清代青花瓷突破了歷代青花色彩缺乏層次的平塗技法,與不能表達景物深遠立體的侷限,呈現出獨具的特色,以精細製作、工整的裝飾筆觸,
與設色光彩奪目,表現出藍色調的清明透澈,更運用色階變化,塑造出圖案的立體感,極具收藏價值。

青花瓷的獨到與價值在於瓷器上的紋飾,為讓畫師表現藝術效果的舞臺,因而筆下所呈現與描繪的情境常從歷史故事、傳記、仕女、神仙、嬰戲,或是取自山水、花卉、走獸和吉祥等象徵意義的紋飾,
以簡單筆法反映出當時民間生活情趣與社會習俗,有別於官窯的民窯作品,圖中人物筆法雖不精美,卻洋溢著自然不造作的寫意生趣,
顯現出民間窯廠的自然畫工,與樂觀知足的生活態度。

青花瓷的西方表現
十八世紀,當歐洲人見識到東方瓷器之美時,對於青花瓷盤具有特別的偏愛,因而更加深入鑽研鈷藍色彩的表現,並且從東方傳統圖紋中擷取西番蓮造型,加以演繹,並予以發揚光大。
精緻的中國瓷具和西方陶器特質大為不同,深深地吸引了重視精緻生活的歐洲人士;但是中國瓷器製作的秘密卻一直不為外人所知,直到西元1708年才由Meissen調配出正確的製作配方。
到了十八世紀時,許多瓷器工廠開始在歐洲設立,使用精緻瓷器成為皇室與上流社會地位的表徵。
為使這些瓷器看起來就像是自中國進口的瓷器組,因而運用了許多古中國的花式,但是隨著時間的演變及技術的熟練,歐洲瓷廠的發揮空間越來越大。
欣賞青花瓷之美
青花瓷之美可由釉彩和畫功來欣賞。青花瓷中最具特色的鈷藍釉彩是在白色胚體上繪製,因此時胚土仍處於濕潤狀態,當畫師繪圖時自然而然產生暈染效果,呈現出柔和的暈染筆觸;採用釉下彩製作方式,經過燒製過程讓色彩與釉質全然結合,整個釉面光滑平潤,晶瑩剔透,加上透明的青花紋飾不褪色、不剝落,呈現出幽靜淡雅的色彩,具有高度藝術魅力。
21世紀的今天,鈷藍釉下彩仍為製作青花瓷主流,然而透過濃度的調配,青花作品能夠展現出各種不同的藍色,從最淺的冰藍色,到最厚重的深藍色。
畫師功力也為青花作品增添魅力的推手,從作品上可觀賞到構圖的完整性、工整與精緻的筆觸。
東方青花瓷作品傳達出鄉土與人情味,欣賞畫師對當時生活狀態的描繪,西式青花瓷則可欣賞不同藍色調的表現,與畫師嫻熟工整的細緻畫工。

收藏達人莊靜芬與青花瓷的邂逅
顏色淡雅、紋飾多變且搭配性強的青花瓷,吸引莊靜芬醫師持續且有系統的進行收藏,兼容裝飾性、實用性、與收藏價值。
收藏青花瓷已有二十年以上資歷,家中青花瓷品項眾多,從小巧精緻的品項,到大件的品項俱全,全部井然有序的放置於家中各處;青花淡雅的色彩紓解了她行醫壓力而以藍白色彩為表現的青花瓷,
上面特殊的圖紋繪畫,深深吸引住莊靜芬的目光,莊靜芬從中如同閱讀到一則又一則的民間故事,讓人品味再三。
莊靜芬表示:青花瓷介於精緻與粗獷間的獨特風格,兼具實用與玩賞的特質吸引她的注意,並且開始進行長時間的系列收藏。青花瓷器上的繪畫圖紋,除了多樣性的變化與濃濃故事性,還帶有吉祥喜氣的意味,收藏者也能擁有幸福滿溢的感受,從中還可觀察到古人的生活樣貌,與衣著樣態,是收藏過程的一大樂趣。
莊靜芬喜歡將青花瓷隨興的放置,如將小如拇指般大小的青花瓷瓶全部收藏在一只木質茶盤上,擺放在客廳矮桌,隨興能拿起來把玩一番。或是將以藍白色為主的青花瓷,搭配綠色植物立刻為空間帶入清涼的氣氛;同樣高度與大小的成排擺放,形成一個數大為美的景致,若能加上嵌燈裝置、適度打光更能讓內斂氣息的青花瓷器散發光芒。

談到收藏的麗程,讓莊靜芬難忘的是在一次前往菲律賓旅遊,
在市場內狹小複雜巷弄內的古董店,堆滿各式物品雜亂不堪的店鋪中,看到一只畫工精美細微、四方造型的小花瓶,下方附有清官窯印記,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買下這只小瓶器,當懷著欣喜的心情帶著戰利品走出店家,卻發現迷路了,差點找不到路與隊友們會合,幸好最後安然歸隊,這也算是收藏過程的插曲之一,而這只小方瓶也成為她最心愛的收藏品之一,即便與台灣距離千里卻仍牽引住這分收藏的緣分。
【雅砌 20079月號】

十三姨的春天@桃園文化局 回味版之1 (邱李美雲作品)

楊莉莉青花師生聯展已經好幾次了,原想緊接著展覽後就以網路方式也介紹展覽作品, 但懶散的心思也耽誤了這計劃.但還是想做這件事將娘娘同學們的作品show off一下.  BETTER LATE THAN NEVER. 

邱媽,也就是邱李美雲女士, 她的自我介紹都說是天邊最美的那朵雲
在工作室可是我們的總監大人喔! 也是資深的學姐之一. 多才多藝還多愁善感呢.
邱媽在工作室的作品應該是最多的,不管大大小小,林林總總,老師曾畫過的作品,邱媽絕對跟上,最勤學及好學.


(以下文字引用十三姨的春天展覽者的文案介紹)
李美雲
曾任鶯歌鎮婦女會理事長,日復一日著平凡又頻繁的工作。退休後,在楊莉莉青花工作室中首次接觸到青花瓷的繪製,並且開始參與服裝彩繪的創作。
誰說藝術涵養,必須經由科班教育,或是漂洋過海取得高貴的學歷?或許,在外人眼中,這只是婆婆媽媽一股腦的傻勁;然而,這卻就是藝術最原始而直接的熱情!
李美雲,喜歡單純的生活,但絕不讓人生留白。














2011-10-02

牆壁裝飾~掛盤 (轉載網路文章)

牆壁裝飾術~掛盤的秘密

有同好問起寶哥,常見在外國人的家中牆壁,掛著很漂亮的瓷盤,頓時整個空間氣氛都不一樣了,好羨慕呀!倒底這些裝飾瓷盤是怎麼掛上去的呢?
在18及19世紀的英國甚至是整個歐洲,高貴又稀有的中國青花瓷是有錢有權的上流社會人士才能夠擁有的寶貝,因此能夠展示出這些精美的瓷器收藏,藉以彰顯自己的身份地位,竟慢慢地逐漸深化而影響了後代的歐洲人,演變成為一種獨具裝飾藝術性的傳統文化。
再想想~我們小時候家裡的瓷盤是怎麼在收納的?一整疊落在碗櫥裡對吧?像在蓋101一樣比高的,疊久了盤子不刮花才怪!老外當然也知道這不是收納瓷盤的好辦法,更無法有任何展示上的美感可言,於是乎~ㄝ~『把它們當作名畫一樣掛起來!』~不就能達到展示兼收納的效果,這點子可好耶!!!
但問題來了?要怎麼掛才能夠不傷瓷器?又能不遮掩到瓷器整體的美感?您瞧~若寶哥沒說明清楚的話,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會想不出來的
有種最簡單的對應方式便是在製作瓷器時,於其背面先留好一個耳洞可以穿繩吊掛,或是一個本身就有做出掛環,只消在牆上打個釘子,便可以直接掛上去了,這一種專門生產作為掛飾的瓷盤,在一些專賣店(如進口品跳蚤市場)可以找到不少這種掛盤的(不過...中式青花瓷好像沒這樣的做法,多見於荷蘭藍白瓷盤)。
但如果只是一般形式的美麗磁盤,又該如何展示呢?來~寶哥正式解密一下,方式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鍛鐵掛盤架
優點:
1、鍛鐵本身也具有相當美感的造型
2、一次可以容納數個盤子(看樣式而定)
3、拿取及放置非常方便
↓ 哪裡買?↓

第二種:最厲害的秘密武器出場~掛盤勾
分有4種的尺寸對應各式大小的盤子,
依寶哥的經驗,
在接觸盤緣的彎鉤上頭(紅圈處),
建議要買有套透明塑膠管的,
才不壞鉤壞掉比較薄邊、
或有鑲邊的瓷器。
在牆上預定位置打好鋼釘(水泥牆)或螺絲(木板牆)後,
掛在藍框處底下即可,
簡單吧!
備註:此類掛盤勾力道不小,
一些木盤或塑膠製的盤子不適合使用。


轉載自愛戀古典-寶哥的鄉村風戀家誌

http://blog.xuite.net/vodogoo/wei/35471458

青花瓷展歐風 藝術交流的明證 (轉載文章)


青花瓷展歐風 藝術交流的明證

  • 2011-09-29
  •  
  • 中國時報
  •  
  • 【吳垠慧/台北報導】

     橫跨東、西大陸版圖的康熙與路易十四,在文化交流上扮演重要推手。清代畫琺瑯工藝在中國歷代獨樹一格、也嘗試發展玻璃藝術,來源乃是因康熙喜愛西洋畫琺瑯與玻璃器物,進而推動發展所致;深受歐陸王宮貴族喜愛的青花瓷,歐洲工匠也從仿造而後發展出歐風特色。昨日「康熙大帝與太陽王路易十四」開箱,三件來自法國的玻璃與畫琺瑯藝品可一窺端倪。
     羅浮宮寄存、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藏的十七世紀《玻璃海豚式甜品容器》,出自名匠貝爾納.斐洛之手,一隻海豚高舉的尾巴上端著一只小盤子。故宮登錄保存處處長嵇若昕解釋,這類容器主要作為餐桌裝飾,盛裝甜品或醬料,海豚造型很罕見,「十七世紀的玻璃製作,西方技術比中國強,路易十四透過藝術品展現他的個人品味;康熙很喜愛玻璃製品,在今日中南海地區開設玻璃製造廠,法國耶穌會和工匠協助指導,當時玻璃在中國比玉還貴。」
     另一只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藏十八世紀初的《青花垂帷紋香具》,便是歐洲仿造中國青花製作的軟瓷代表。元代青花經由阿拉伯人帶到歐洲之後,深
     受歡迎,歐洲人也嘗試模仿製作青花,但由於土質、窯燒溫度等條件不同,形成不同的風格。《青花垂帷紋香具》是法國聖克婁工坊所做,香具容器內盛花,放在餐桌上可散發香氣,器身表面垂帷紋來自歐洲窗簾垂帷的靈感。
青花垂帷紋香具.
圖片節錄自中央通訊社新聞
     羅浮宮寄存、里摩居美術館藏的《畫琺瑯耶穌與六位門徒畫像盃》則是銅胎畫琺瑯,器身內外滿布圖紋,盃心可見耶穌側面半身像,環繞六個開光,開光內各飾有一位門徒半身像,可自嵌金姓名確認個別身分。帶有金環的人像在黑底襯托下格外突出。盃底飾有風景圖樣,器壁則滿布捲曲植物。嵇若昕表示,這次向里摩居美術館出借十二組件、當時最頂尖的畫琺瑯器物來台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