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的淵源可以上溯到唐代,宋代亦有少量發現,是在元代後期,青花瓷的製作才完全成熟並在景德鎮大量燒製,遂成為中國瓷器的主流。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元代青花瓷品在拍賣市場上迅速走紅。1994年,一件元青花三顧茅廬圖大罐在香港蘇富比拍賣行以794萬港幣的高價落槌,創下當場拍賣會的最高紀錄。另一件元青花纏枝花紋雙耳大罐也以255萬港幣拍出,在三百餘件瓷器中名列第七。至今,元青花瓷在國際收藏品市場上一直保持高價位狀態,幾乎每件瓷品均能以幾十萬乃至上百萬港元成交。
引用網路圖片 |
元代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重要時期,作為其代表作之一,元青花瓷在製作工藝上有如下特徵:
1.造型。其總體特點是氣勢雄偉,古樸渾厚。上腹部大都挺拔飽滿,下腹及底部較為清瘦,線條流暢,給人以大氣磅礡之感。而一些小的器物,如杯、盤、碗、盞,製作精巧,亦能小中見大,體現時代風格。
2.釉料。元青花使用的釉料是鈷土礦,其來源有兩種,一為低錳、高鐵,含砷的進口青料,一為高錳、低鐵的國產青料。進口青料色彩濃艷鮮麗,凝聚不散,常見有金屬光澤般的結晶斑點,多見於大件器物。國產青料明靜素雅,一般用於小件器物繪畫。
3.飾紋。一個特點是構圖嚴謹。雖層次繁複,但又主次分明,不給人以擁塞之感。另一特點是注重寫實。如唐宋瓷器上的牡丹僅具正、側視兩種形態,而元青花所繪牡丹千姿百態,有俯仰、向背、聚散、飄逸、端正各種形態。
儘管今天看來元代青花瓷的藝術價值與經濟價值如此之高。然而人們認識元青花卻只是20世紀50年代才開始的事。而且是由美國學者率先揭開其神秘的面紗。答案其實很簡單,元青花多是供外銷而生產,在國內並沒有成為民間普遍的日常器皿,難怪國人不識廬山真面目。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元青花瓷僅存約300件,大部分在國外,尤其是中東地區,國內也不超過80件。其珍貴程度由此可見一斑,對於一般的收藏愛好者來說,能有機會一睹其真容,也是極為難得之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